怀柔科学城向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进发

发布日期:2019.12.06

原标题:怀柔科学城向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进发

长城脚下、雁栖湖畔,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百年科学城”正在加速建设。

土地贫瘠、植被稀疏,这片土地曾被称为“西大荒”。改革开放以后,“西大荒”经历了兴办山区工业小区、创办雁栖工业开发区、组建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到“十二五”末期,昔日的“西大荒”已发展成以科技研发、创新发展为重要标志的“一区三园”(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和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中关村怀柔园、纳米科技产业园),同时,也为怀柔科学城的成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融入大战略怀柔科学城应运而生

2015年12月11日,区委召开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打造怀柔科学城的战略任务。在怀柔区“十三五”规划中,将建设怀柔科学城列为四项区域发展定位之首,这是一个以创新驱动引领怀柔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区委、区政府确立的怀柔科学城发展定位,一方面是立足于“一区三园”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次到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同时也将科技创新提高到首都发展的核心位置。

在中央赋予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城市战略定位大背景下,怀柔科学城建设被国务院列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三大科学城之一。2016年初,怀柔科学城建设纳入北京市“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怀柔科学城重点拓展与中科院合作,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和怀柔科教产业园搭建大型科技服务平台,打造我国科技综合实力的新地标。 9月11日,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确定,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怀柔科学城的核心区,由大科学装置、研究平台、科技服务网络中心、综合公用设施四部分功能构成,重点建设大科学装置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怀柔科学城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成为北京市重点打造的三大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9月28日,市政府与中科院召开“十三五”时期院、市合作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座谈会。会上,院、市双方签署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怀柔科学城合作协议书》,标志着在院、市双重重视和支持下,怀柔科学城实质性地纳入了国家和北京市创新发展战略,怀柔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起点科学规划精心绘制科学城美好蓝图

2017年5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同意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提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推动央地科技资源融合创新发展,重点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群。到2020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初步显现;2025年,科学城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影响力显著提升;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2050年,全面建成引领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

打造“百年科学城”,规划编制要先行。按照《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的规划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等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来怀柔科学城调研时的指示精神,怀柔科学城空间规划面积由原定“一核四区”41.2平方公里空间功能布局,调整为“一心一轴三核四组团”100.9平方公里(怀柔域内68.4平方公里,密云域内32.5平方公里)。按照调整后的空间功能布局,围绕建设“百年科学城”目标,《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已于2018年7月编制完成;《怀柔科学城规划(2018-2035年)》已上报市政府;《怀柔科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按照“科学+城”的要素标准,有效深化了科学城中心区、雁栖河生态廊道、雁栖小镇等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各专项规划理念在具体空间层面的落实,基本实现了全面构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体系。

科学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科学城初具规模

2017年是怀柔科学城科学设施项目建设的起步之年。为保障以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为主体的“1+5”项目落地开工,项目审批和征地拆迁工作,是两个关键环节。在项目审批环节,着力加大协调调度力度,实现了审批权限能下放则下放、审批时间能压缩则压缩的目标。首个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项目,仅历时113天就完成了“一会三函”审批流程的超快速度。在征地拆迁环节,坚持多管齐下,统筹推进,以“怀柔速度”顺利完成土地征拆工作。

项目审批和征地拆迁两个环节工作的有效推进,确保了“1+5”项目如期落地开工。2017年5月,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材料基因组交叉研究平台、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先进载运和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5个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全部开工建设。5月28日,科学城首个大科学装置项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项目奠基施工。到2019年7月,在怀柔科学城布局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和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5个大科学装置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其中,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项目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全部完工,土建工程已完成85.5%;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土建工程完成55%。5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土建工程全部完工,陆续进入科研设备安装阶段。与此同时,中科院11个“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平台和9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加速落地开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高品质布局城市功能推进配套设施规划建设

按照“科学+城”要求,有效推进了怀柔科学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在住房配套保障方面,推出了雁栖、胜利、东部组团3个国际社区建设规划;组织实施了泉河社区人才公租房、栖美园公寓和碧桂园中心、陈各庄、密云檀营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北科建翡翠华庭一、二期建设住房862套。教育配套保障方面,规划实施了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北京实验二小怀柔分校扩建及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建设项目。在医疗服务保障方面,按照三甲医院硬件标准,有效推进了北京怀柔医院二期工程建设;怀柔区妇幼保健院迁址新建项目规划设计等工作启动。在道路、供电等配套设施方面,通怀路建设、杨雁路改造、永乐大街改扩建项目加紧施工;科学城西110千伏变电站已竣工投用。在人才引进及服务方面,制定了雁栖计划“1+N”人才政策体系,构建起强化人才服务的体制机制。

2019年6月20日,怀柔区政府与海淀区政府共同签订了《共建科创发展新生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位于科学城核心区的由创新中心、政务中心、众创街区、创新广场、创客公寓、科学公园六大功能区组成的创新小镇,5月26日正式运行后,现已入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4个、创新型企业40余家。高端创新要素逐步向科学城聚集。

2018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怀柔科学城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来,立足创新人员管理和开发运行新体制,多次召开科学城规划建设推进会,为今后科学城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和组织保障。区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建设“科学+城”的“百年科学城”,深化“科学城就是怀柔、怀柔就是科学城”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是新时代怀柔区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历史使命。

怀柔科学城正朝着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的目标大踏步迈进。